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過去一周,兩則大陸的教育新聞讓我心有所感。一則是廣東地產富豪楊國強的國強公益基金向北京的清華大學承諾捐款22億人民幣(99億新台幣),另一則是位於杭州的西湖大學正式成立,這所私立大學(大陸稱為民辦高校)背後的「西湖教育基金會」已經累計獲得了超過35億人民幣(超過150億新台幣)的捐款承諾。北京的清華大學已經在計算機、工程等學科名列世界第一,而其基礎就是其每年高達千億新台幣的鉅額預算(與此相對,台灣大學的預算僅約150億!)。西湖大學目標十餘年後與在一些大學排行榜名列世界第一的加州理工學院比肩,倘若其果真能以鉅額資金招募到足量的高級人才、並進行相應的硬體投資,這個目標當然也不是做不到。在高等教育,有錢並非萬能,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那些真正有學識的知識份子,就像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到世界各地都能落腳;他們會在全球尋求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以實現他們的抱負。當然,他們既然有選擇,就不只是看錢而已;不過北京與杭州確實有其迷人之處,尤其後者的山光水色與居住品質都已頗為不俗,其實是大大加分。我曾在另文指出,一個社會一旦富裕、開始對高等教育大量投資,很容易就孵化出一些可以與百年名校相提並論的新興學府。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都有多個學科躋身世界前10,其成功都離不開充沛資金的挹注。按照既有的財富規模與發展趨勢,5年內中國國內生產毛額可望趕上美國、15年後有機會發展到美國與歐洲總和的程度。中國的主要都會,如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等,變得像波士頓、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芝加哥、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城市一樣,有兩所以上躋身世界前列的大學,應該是情理之中。美國在二十世紀初的「進步時代」,在反腐敗、反逃稅壓力之下,富裕階層提升自我要求、捐資興學,使得私人捐資的文化設施大幅增加,這種現象可能也將在中國大陸重現。而一旦經由政治加溫形成社會風尚,人們會在事後將其錦上添花,認為這是「兩千多年來中國人對教育的熱忱」所致,就像數十年來對美國富豪的「社會責任」的盲目吹捧。而事實則是,沒有外在的政治與法律壓力,單靠個人的良心覺悟,是很難讓「成功人士」回應社會的各種需求的。我預期,獲得更大量資金挹注的中國的大學,未來幾年勢必會讓各個國際大學排行榜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十餘年內世界大學五百強裡必然會有超過百所大學位於中國大陸。未來幾年是中國的品質提升的時代,愈來愈多地方的微觀環境將可與日本、新加坡比擬,位居世界一流;而高等教育的整體環境也將出現蛻變,化蛹成蝶。大陸的高等教育實力其實已經不容小覷。從最近的自然指數(natural index)來看,中國不僅穩居世界排名第二,且學術科研產出雖仍僅美國一半,但已是德國與英國的一倍,更且是前12名的科技大國中唯一實力上升、且FC值的年度升幅高達13.3%的國家。在中國之外,排名第13的印度升幅達5.8%,而新加坡的排名則為第15,且升幅達8.8%;這個五百萬人的小國的學術科研產出已經勝過排名第18的台灣,而且台灣如同其他多數較為先進的國家一樣,FC值在2016到2017年的比較中是減少的,且降幅達4.5%,在前18名中降幅僅略優於法國、西班牙與澳大利亞。由於這個自然指數的FC值是一個零和的排名,有升就有降,因此其實很適合用來判斷一個國家的整體國力的動向。中國學術科研實力為美國一半,與其經濟規模目前略高於美國一半堪稱相當;排名中國之後的是德國、英國、日本、法國、加拿大,也與人們的主觀認知相符。大陸的經濟規模已經是台灣的二十餘倍,且FC值也達台灣的二十餘倍,顯然台灣的高等教育政策,並沒有讓台灣的學術表現超過經濟實力。當人們稱許「台灣最美的是人」,其實已經暗喻了「其餘並無可觀」的警訊,值得深思。包括台灣人的許多華人父母,為了讓孩子追求更好的教育而移民國外。如果孩子現在還沒出生、或者年紀還小,我會建議這些父母把這些精力與金錢省下來,因為等到他們上大學的年紀,華人世界將有大量排名世界前列的高等學府可供選擇。我也期望台灣不要在這個大轉變的時代「掉隊」,從華人世界的領先成員,往後掉到看不到別人車尾燈的地步。 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znywhfe6834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